日前,#新能源烂尾车困扰几百万车主# 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10年倒闭的车企,已波及数百万名车主。质保失效、配件短缺,维修难、成本高是退场车企的车主面临的普遍难题。
过去10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从高速发展到理性洗牌的剧烈震荡。少数车企退场,既是市场竞争的必然,也考验着产业治理的智慧。
客观来看,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,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5年1至6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696.8万辆和693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1.4%和40.3%,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.3%。高速增长必然伴随“大浪淘沙”。那些因技术滞后、管理混乱倒下的企业,本就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结果。
然而,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。新能源汽车作为家庭消费的大宗标的物之一,如何兜底车主权益?首先,或可设立“车企售后责任基金”,对车主的维修支出给予补贴。
同时,推动关键配件通用化,破解“维修无门”困局。尽管《汽车销售管理办法》要求,车企保障10年配件供应,但破产清算中,车主债权常排在末端。因此,有必要打破车企对原厂配件的流通垄断,推动第三方售后认证体系发展,打造开放、高效、创新的汽车后市场生态,让更多合格机构参与竞争、丰富供给。参照燃油车,配件通用率高、竞争充分,价格相对合理。
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服务,网信、公安等部门或可制定软件服务质量与数据安全监管细则,要求车企在倒闭前妥善处理数据迁移、服务接续等问题,防止车企服务系统瞬间宕机引发驾驶安全问题。
保险公司在合理评估风险基础上,应尽力发挥“减压阀”作用,制定针对倒闭车企车辆的科学保险方案,避免“一拒了之”。
眼下,部分汽修平台已经布局新能源专修,通过标准化服务降低技术门槛;有的传统修理厂转型“油电兼修”,引入新能源汽车诊断设备。这些都是好的开始。
产业升级从来不是“一放就乱、一管就死”的选择题。让市场出清低效产能、为民生筑牢保障底线,才能让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洗牌中走向成熟手机股票配资软件,真正实现“技术红利”与“民生温度”的同频共振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